石油化工管道的常见危险多源于介质特性、工况条件与管道自身状态的相互作用,核心风险集中在介质泄漏引发的连锁危害及管道结构失效带来的安全隐患。
其输送的介质多为易燃易爆(如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或有毒有害(如硫化氢、苯、氯气)类型,一旦因管道腐蚀(长期接触含硫、含氯介质导致管壁减薄或穿孔)、焊接缺陷(未焊透、夹渣形成的缝隙)、阀门密封老化或流体冲刷磨损造成泄漏,泄漏的易燃易爆介质会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静电(介质流动摩擦产生)、明火(周边作业火花)或高温(管道超温)便极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不仅会损毁管道及周边设备,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而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后,会通过空气扩散或渗入土壤、水体,引发人员中毒窒息,同时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污染。
此外,管道在高压、高温或低温的极端工况下,若长期超压(如系统憋压、安全阀失效)会超出管材承压极限,导致管道破裂,瞬间释放的高压介质会形成强烈的冲击波,破坏周边设施并扩大危险范围;若输送的易凝固介质(如重油、沥青)因伴热系统故障导致温度低于凝点,会在管内凝固造成堵塞,堵塞位置会引发局部憋压,进一步加剧管道破裂风险,同时堵塞还会中断生产流程,间接引发后续工艺紊乱。另外,管道外表面若因防腐涂层破损、阴极保护失效遭受土壤或大气腐蚀,会逐渐削弱管材强度,在长期应力作用下可能产生裂纹,这些裂纹会不断扩展,最终成为新的泄漏或破裂隐患,而日常巡检若未能及时发现这些潜在缺陷,会使危险持续累积,增加突发事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