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管道出现泄露究其原因,大多和管子受不住介质折腾、安装维护不到位和本身有质量隐患有关。
一、介质 “啃管子”(腐蚀漏)
石油化工管道走的不是原油、汽油,就是酸碱溶液、含硫含氯的化工料,这些介质都带着腐蚀性:比如原油里的硫会慢慢 “咬” 管子内壁,时间长了咬出密密麻麻的小坑(点蚀),小坑连成片就成了裂缝;要是管道埋在地下,土壤里的湿气、盐分还会从外面腐蚀管壁,内外夹击下管子很快就漏了。尤其管道焊接的地方,要是焊缝没焊严实、没做防腐处理,腐蚀会先从焊缝下手,很容易裂开漏油。
二、外力 “伤管子”(机械漏)
一方面是安装或检修时不小心碰伤:比如吊装管子时磕到硬物,管壁被撞出凹坑或小裂纹,当时可能没漏,一装上去通高压介质就裂了;另一方面是 “疲劳损伤”,管道里的介质压力老忽高忽低(比如泵开开关关),管子像被反复拉扯的橡皮筋,时间长了会在有小划痕的地方长出疲劳裂纹,慢慢就漏了。还有第三方破坏,比如外面施工挖沟时没注意,一铲子挖破地下的输油管道,这种情况漏得又快又猛。
三、管子 “本身弱”(质量漏)
比如买的管道本身有瑕疵:无缝管里藏着小气孔、杂质,焊缝里有砂眼(没焊透的小窟窿),刚开始用可能没事,一遇到高温高压介质,这些薄弱点就会撑破;还有管件连接的地方,比如法兰的密封垫老化、阀门的密封圈没装好,就像瓶盖的胶圈松了一样,介质会从缝隙里渗出来,时间长了渗成大漏。
四、温压 “超极限”(撑漏 / 胀漏)
石油化工管道常输送高温蒸汽、热油,温度一高管子会热胀冷缩,要是伸缩量没被好好吸收(比如没装补偿器),管子接口会被拉松;要是介质压力超过管子的承受极限,就像气球吹太满会爆一样,管子会被撑出裂缝,甚至直接 “鼓包” 破裂。比如本应扛 10 公斤压力的管子,实际通了 15 公斤的介质,很容易直接漏。
其实这些泄漏大多能提前预防: 比如做好防腐、定期检查、选合格的管子,但要是忽略这些环节,管道在石油化工这种 “高风险环境” 里,很容易因为上述原因出问题。